預處理技術
1、物理處理:物理處理是通過濃縮或相變化改變固體廢物的結構,使之成為便于運輸、貯存、利用或處置的形態,目前固化/穩定化技術是常用的物理技術,包括壓實、破碎、分選、增稠、吸附、萃取等方法。用固化基材將廢物固定或包覆來減少廢物有害成分的浸出毒性,減小廢物的遷移性,降低對周圍環境的污染。
2、化學處理:化學處理是采用化學方法破壞固體廢物中的有害成分,其目的在于改變處理物質的化學性質,降低它的危害性,從而達到無害化,或將其轉變為適于進一步處理、處置的形態。這是危險廢物處置前常用的預處理措施,其處理設備為常規的化工設備。常作為危險廢物處置前的預處理措施。但反應過程比較復雜,比較難以掌控,另外成本太高,不適合大規模處理。
3、生物處理:生物處理是利用微生物分解固體廢物中可降解的有機物,從而達到無害化或綜合利用。生物處理方法包括好氧處理、厭氧處理和兼性厭氧處理。與化學處理方法相比,生物處理在經濟上比較便宜,對環境的影響較小,應用范圍廣。但處理過程所需時間長,處理效率不夠穩定。
安全填埋技術
安全填埋法是發展中地區使用相對較多的危險廢物處理方法,它的實質是將廢物鋪成有一定厚度的薄層后加以壓實,并覆蓋土壤的方法。目前,對于填埋的方式已經摒棄了傳統的粗糙式填埋方法,而是更多地加入了工程學理論知識。在填埋時,更多地參照土木工程原理,對廢物進行有效的填埋和科學的管理。在大多數地區的廢物處理中都能看到該項處理方式。填埋法的技術關鍵在于利用填埋場的防滲漏系統,將廢物安全地與周圍環境隔離。在填埋場中對于有毒有害的危險廢物則是要在專門的填埋區域完成,該區域對于安全性要求較高,在設計中也更為精細。但填埋法也存在一些環境問題:一是填埋過程中,由于雨水的沖刷、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浸泡以及發酵作用而產生含有多種有害物質的滲濾液,容易產生二次污染;二是填埋場占地面積大;三是安全填埋場的建設要求十分嚴格,所以安全填埋場的造價和運行費用都非常昂貴;四是填埋場工業廢物的存在年限可能遠遠超過安全填埋場的人工鋪設材料的使用壽命,故而也存在著一定的環境風險,同時也不能達到減量化和資源化的目的。
上一條: 醫療危廢處理成為今年環保的重中之重
下一條: 危險廢物破碎處理技術